《游褒禅山记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02-25 21:20:24
《游褒禅山记》教学反思

《游褒禅山记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,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,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游褒禅山记》教学反思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《游褒禅山记》教学反思1

宋代的人喜欢发表议论,无论是吃饭喝茶,还是穿衣戴帽,再或者是游山玩水,都特别喜欢探究道理,王安石的《游褒禅山记》,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,不是在于他的游记过程的欢快、风景描述的精彩,而是在于这篇游记中透过记游而引发王安石深入的思考:对人生处事的感悟,以及对治学严谨的心得。读来真如和智者对话,启人心智。

“记”是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,产生于六朝时期,至宋时期,内容充实拓展,形式巩固严谨。“记”可叙事、写景、状物,亦可抒发情怀抱负,阐述某些观点。比如叙事的有《桃花源记》,写景状物的有《小石潭记》,既写景又抒发情怀,阐述观点的有《岳阳楼记》《醉翁亭记》等等,而《游褒禅山记》就属后者,符合宋人考据阐议之性。

《游褒禅山记》全篇一共五段,结构清晰,重点突出。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属于第一部分,是记游部分,第三四自然段是文章第二部分,是议论部分,第五六段是第三部分,补叙同游朋友及写作时间。本节课是第一课时,教授第一二自然段,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:首先是导语引入,介绍“记”的文体、作者及写作背景,然后第一段采用串讲法,由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重点的字、词以及特殊句式,在讲解过程中教 ……此处隐藏6491个字……背的。”我说:“具体说说层次。”下面就是他们说的大概意思。

1、“于是余有叹焉。”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。

2、主要写古人“往往有得”的原因: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

3、写现在一般“世人”的做法: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

4、重点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: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(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)呢?主要是“三有”:有志、有力、有物。为了加强论述的力度,作者用了很多否定的句子:非有志不能至,力不足不能至,无物相不能至。

5、最后说:尽吾志,可无悔。

学生说完了,我觉得老师就不用讲了。再有同学不理解,鼓励他们去读书、背书去就是了。

第三段“讲”完,讲第二段。

我让学生翻译第三段的第一个句子。问“于是”的“是”什么意思?让学生在第二段中找“是”所指代的“这种情况”都包括哪些语句?学生最后找到了:从“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”到“火尚足以明也。”找到了,一边让学生翻译,一边提炼要点,这层就解决了。

我又问:这段写了作者游览的经过,那他和同伴游览的具体地点在哪?游览后的心情如何?学生说游的是后洞,后来的心情是“悔”。这样,第二段层次层意基本解决了。

最后,我提问“其下平旷”中的“其”指代什么?学生说是华山洞。这样就过渡到对第一段的理解。一边读第一段,一边找出说明的几处主要景物:褒禅山,禅院,华山洞,仆碑。这样就差不多了。

课后想想,这真是千古名文。第二段首句一“其”字紧紧承一段而来,第三段首句一“是”字又紧紧承二段而来。“其”说“禅院”,“是”说“游华山洞”。最后,第四段还没忘记把第一段中的“仆碑”也说上几句!真真难为作者如何想来!

《《游褒禅山记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